富单15玉米种子简介

2024-07-03 22:33:39
一、近年来甜穤玉米市场销量好,如何种好甜穤玉米?

通过种植结构的安排,鲜嫩农产品成为都市农业发展的好项目。 以甜玉米、糯玉米为代表的鲜玉米因其营养丰富、口味独特、商品性好而受到消费者的青睐,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。 种植鲜甜糯玉米的经济效益是普通玉米的一倍以上。 生产难度大,管理复杂。 不同普通谷物的玉米生产管理。 在生产中,它对光照、温度等适宜生长的气候条件特别敏感。 不适宜的气候和种植会导致产量和收入减少。 根据气候特点和人们的饮食习惯,考虑选用性能优良、产量高、甜糯性好、质地柔软、穗部均匀、产量高、抗病性强的甜糯玉米优良品种,与早、中熟玉米相配套。 和晚熟品种,延长市场供应时间,充分满足市场需求。

多年的应用研究表明,糯甜玉米、普通玉米与其他品种杂交时,由于异花授粉,会产生直接花粉感,造成由此产生的耳朵失去了甜味和蜡质,成为普通耳朵。 因此,甜玉米和糯玉米应隔离种植。 有两种隔离方式。 一是空间隔离,即200至250米内不能种植其他品种玉米,时间隔离要求玉米花粉周期变化半个月以上(15至18天),即糯甜玉米;其他玉米则分期种植。 做好种子处理工作,播种前仔细挑选种子,并使用空间内的种子处理机对种子进行处理。 具有较强的抗旱、抗寒、抗逆能力。 增产效果明显,一般增产10%以上。 每个穴内应种2至3粒种子。

糯甜玉米选择有机土深厚、土质疏松、质地肥沃的壤土和壤土,种植前认真整地。 适合糯甜玉米种子发芽的土壤含水量一般在70%左右。 对于土壤墒情较差的地块,可以采用挖坑的方式进行人工种植。 深植会消耗种子的大量养分,使苗木难以发芽,从而保证苗木的正确种植和储存。 糯甜玉米的种植密度应适当调整。 糯甜玉米的品质与品种、肥料和气象条件有关。 一般情况下,植株较高、个体生长能力强的品种可稀疏种植,但植株较短的品种可种植较密,以获得更高的产量。 玉米苗在移栽过程中,根系受到很大的损伤。 因此,管理上应注重促进根系和早期生长,施足底肥。 为促进根系生长发育,每公顷应在上午7:00至10:00之间施稀肥1000公斤左右。

肥料管理可采用施底肥和根外叶面喷肥的方法。 一般情况下,可采用农家肥和部分化肥追肥,并结合灌溉进行。 为保证玉米正常生长,必须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。 当玉米可见叶达到5~6片时,可用80%敌百虫1000倍液防治。 地老虎可以选择晴天下午3点到4点之间喷药。 这时药效最好被吸收,不会散发到各处。 每隔一周检查一次,连续检查3次,玉米收获前1个月停止使用。

二、益农玉14玉米种子简介伊农玉14号玉米(审定号:黑神玉2017041)由哈尔滨伊农种业选育而成,是常见玉米品种。 该品种从出苗到成熟的生育期约为111天。 平均株高275厘米。 穗轴颜色圆柱形,籽色黄色,最适宜黑龙江省第四积温区栽培。
玉米种子简介伊农玉14号
伊农玉14号是玉米品种之一。 常见的玉米品种。 适应区内从幼苗出苗到成熟生长的天数约为111天,≥10℃的活动积温约为2150℃。 该品种苗期第一叶叶鞘紫色,叶绿色,茎绿色。
伊农玉玉米品种审定号14号
审定号:黑神玉2017041。 特性:从出苗到成熟约111天,要求活动度≥10℃,积温2150℃左右,是优良品种。 常见的玉米品种。 适应区域:在黑龙江省第四温带上限地区栽培,主要叶斑病高发地区慎用。
教育单位:法国RAGTSEMENCES。 批准文号:黑神玉20117041。
应用地区:内蒙古呼伦贝尔市、兴安盟、赤峰市、通辽市≥10℃活动积温2300℃以上(典型地区极早春)北方玉米)。
引种地区:吉林省活跃积温≥10℃、2150℃左右的玉米早熟地区栽培。
伊农玉14号玉米种子怎么样
主要特征
伊农玉14号玉米植株高275厘米,穗轴高85厘米,成株可见14片叶子。 果穗圆柱形,穗轴粉红色,穗长19.8厘米,穗粗4.4厘米,圆锥花序行数12~14列,籽粒坚硬,黄色,100粒重31.2克。
两年质量分析结果:堆积密度746~763g/L,粗淀粉72.83~75.42%,粗蛋白8.12~9.34%,粗脂肪4.59~4.75%。
产量表现
2014-2015年在黑龙江省进行的区域试验中,平均每公顷产量为11170.6公斤,比对照组德米亚1号增产10.7%。
试验中2016年产量平均每公顷产量8843.0公斤,比对照1号增产9.5%。
栽培技术要点
适应区5月上旬、中旬播种,择地平均或较高的肥力;他采用透明播种方法,每公顷保持约9万株幼苗。 每公顷施有机肥10吨左右,磷酸二胺225-300公斤,硫酸钾或氯化钾75-00公斤作为基肥。
节日期间每公顷施尿素200-300公斤。 幼苗生长较快,应及时耙地管理,注意防虫,及时采收。 在肥水条件较差的地区,种植密度不宜过高。
适宜种植面积
该品种符合黑龙江省玉米品种审定标准,已审​​定。 适宜黑龙江省第四积温带上限地区栽培。